您的当前位置:首页>民生访谈>文章详情
清华大学“区域治理 浙里有我”浙江实践队高质量开展社会实践
2025-02-13 来源:民生中国网
作者丨项杰
寒假期间,清华大学“区域治理 浙里有我”浙江实践队走进杭州,宁波和绍兴,进行了为期9天的调研实践。在浙江期间,开展调研活动累计近30次,与杭州市驻京办、宁波市团市委、阿里巴巴、中国美术学院等27家机构单位开展座谈交流。
据相关数据显示,2024年清华大学先后组织了超300支实践支队、3500余名研究生踏上了社会实践之旅。该校的社会实践组织形式多样,有学院内部组织的队伍,有挂靠学校机构的队伍,也有学院与学院之间的“组团式”调研。“区域治理 浙里有我”浙江实践队采用“组团式”调研,由共青团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研究生总支部牵头,共有14名成员,分布在清华大学社科学院、美术学院、计算机系等多个院系。
浙江实践队充分体现学科特点,围绕“核心故事”实践,以结合学生思想教育、专业学习、集体建设、志愿公益、就业选择“五个结合”为引领,以价值塑造、能力培养、知识传授“三位一体”为目标,持续优化新时代“社会大课堂”实践育人体系。如实践队深度调研并参加座谈会27次,开展青年宣讲和志愿服务活动6次,前往浙江省春晖中学进行公益授课,分享学科前沿知识,服务师生现实需要并与浙江省春晖文化研究会签署共建协议。另外,支队先后与宁波市团市委、中国美术学院、浙江传媒学院、宁波财经学院开展共建活动4次。同时,访问浙江革命烈士纪念馆、竺可桢故居等10余处红色纪念地,开展专题理论研讨和主题教育12次。
此次活动的顺利开展,离不开队长负责制这一组织保障。该机制是清华大学社会实践的一大特色,院系社会实践主要依靠队长立项和策划,支队队长在确认实践区域和单位后,需要通过各种办法与地方政府或者调研单位联系和对接。成功对接后,队长还需持续跟进,与地方政府或调研单位保持密切沟通,确认实践活动的各项细节,如实践时间、场地安排、人员接待等。同时,将进展情况及时反馈给队员,让大家提前做好准备。
实践结束后,各支队伍还注重对实践调研过程中的信息处理和分析。包括对收集到的海量一手资料进行细致梳理,无论是与各机构单位交流时记录的观点与数据,还是在实地考察、志愿服务中所观察到的现象与问题,都将被分类整理,确保资料的条理性与系统性。
据悉,“区域治理 浙里有我” 浙江实践队将完成近4万字的调研报告,并以“现状-问题-对策”为逻辑,撰写三篇专题资政建言,作为浙江之行的重要成果体现,也是回馈地方、服务社会的有力方式。